猪粪处理 导报记者 马克强/文
尽管离杨梅上市的季节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但在兰溪市马涧镇果农叶卸平家依靠先进技术保鲜的杨梅仍然十分新鲜,价格每500克也卖到了150元。
这样的改变与近几年来我省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等分不开。
近日,导报记者跟随浙江省科技厅的农业科技惠民采风团,来到临安、金华、湖州、江山等地,感受科技给浙江农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变化。
把科技种到田间地头
在江山市张村乡秀峰村的一家茶油加工厂,一批刚刚榨好的茶油被运往外省市销售。在江山,除了传统的养蜂等产业,油茶籽油种植正在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门路。
秀峰村村民们历来有种植油茶的传统习惯,过去,该村油茶面积1000多亩,由于许多人重种轻管,加上品种老化等原因,结果收益不大,发展也不快。
“以前,江山的野生油茶产量低,每亩的产出只有3公斤,最多也只有5公斤。然而,在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的帮助下,现在,一亩油茶的产量能够达到30-50公斤,比以前整整高了十倍。”张村乡一位油茶种植户这样告诉记者。
由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主持的“油茶高产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及推广”项目培育的油茶可产油30公斤至50公斤/亩,实现了油茶优良品种无性扩繁规模化。连续几年来,“亚林所”为江山提供技术支持,建示范基地,对农民进行培训,建成年产苗80万至90万株的油茶育苗基地,使江山成为全国油茶产业典型。
依靠科技进步,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香米。中国水稻研究所培育的香米,口感和米质完全可以取代泰国香米,产量也比泰国香米高。目前已经很少进口泰国香米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水稻育种处于国内水平,并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其中由副所长胡培松团队 “系列优质香稻品种培育利用”获得了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通过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浙江正在把科技种在广袤的土地上。
依托科技转型升级
就在许多城市将养猪场赶走的时候,杭州萧山却建立了10万亩的农业综合开发区,这里集养猪、蔬菜养殖、水产养殖于一体,形成了生态农业循环系统。
浙江新东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刚刚投产了一个新的自动化的养猪厂,饲料加工、喂养、哺育设备都是从外国进口的,人力成本减少了6成,效益大大提高。而困扰养猪厂多年的猪粪处理问题如今也有了解决办法,在生态农业的指引下,萧山农业综合开发区内,一个猪粪处理(处理猪粪)、加工有机肥的循环工厂已经建成投产,猪粪百分百转成了有机肥,提供给当地的种植户,有机蔬菜种植成本也大为降低。
在有着1500多年种桑养蚕历史的淳安,因为有了省农科院在当地推广“十天养蚕法”、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并采用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管理体制和“公司+农户+工厂”协作机制,成就了2.68亿元的蚕桑产业,蚕种生产也将实现从“买蚕种”到“卖蚕种”的历史跨越。
依靠科技创新,浙江的农产品正在大胆转型升级,效益也在不断提升。来自省科技厅的数据显示,种子种苗、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质新材料、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等10个涉农高科技产业的总产值已经突破1000亿元。
将本文转发至: